芥菜種會投入社區工作10年,以社區自助互助、共享共好為願景,集結群力,建構社區互助網絡──「芥助網」。透過組織號召、服務設計、專業培力與地方資源募集,串聯在地需要與資源,號召全台有共同理念的愛心店家、夥伴教會,全台近7000間成立「社區共好點」,提供社區弱勢家庭兒童認養、青少年就業培力、食物銀行等服務,為社區弱勢家庭、兒童、婦女、長者拉起即時、就近的福利網。透過芥助網的社區共好點,讓社區居民針對在地的需求被動員起來,受助者的能力就有可能被開發甚至擴大,成為助人者,而當社區長出自己的力量,就能接住在地需要的人。鼓勵社區居民及店家參與,受助的孩子長大後回饋助人,形成善的循環。
年紀大了,不太能動,但寫寫書法,也可以強身健體,延年益壽。歷史上很多的大書法家都很長壽。著名的書法家潘伯鷹說:「心中狂喜之時,寫毛筆字,能使頭腦冷靜下來。心中憂悶之時,寫毛筆字又能精神愉快。」這就說明,寫書法能調節精神情感,益於健康。所以,建議老年朋友都可以學習書法 ,養浩然之氣,積淵博之才,得天地靈性,納萬物菁華。好處非常的多。
芥菜種會自2021年疫情期間,因應保持社交距離,讓熟齡夥伴因無法繼續參與實體課程而感到焦慮,本會特別開辦熟齡線上閱讀分享會,邀請45歲以上熟齡夥伴透過線上會議軟體,跨越地區限制,每月共讀一本熟齡生活議題相關的書籍,一起線上閱讀、討論。
理想的社區活動中心,應該是能被普遍使用、增進交流互動、凝聚社區的場所。有了活動中心,可以規劃安排各種活動像是共餐、外訪單位接待、跳蚤市集等,不斷增加公共生活內容以促進居民彼此熟識,逐步替代各過各的原子化生活。長久下來,不但能解決大大小小的社區矛盾,更利於人人拓增眼界,提出更多元有效之治理方案,譬如群策共力進行社區綠美化、將過剩食材製成加工品、生活技能交流共學,甚至組織各種公共事務之自治團體,促進社區發展。
年長者的人力是綠色照顧的重頭戲,在農村的年長者可以說是各個環節的黏著劑,因為他們有種植作物的經驗,更了解地方和土地;擁有在地資源與智慧,相對的就有更多資產;加上經驗豐富和有耐心的特質,除了被動接受照顧的方式,可以透過更多參與,黏著資源介面形成綠色行動,重寫照顧的定義,也翻轉農村的發展,讓自身能因參與而有更積極的能量。
網路科技發達,現代人習慣在雲端漫遊,宅在家是常態,人與人之間缺乏真實的交流,而淡漠的鄰里關係,更離「遠親不如近鄰」越來越遠。基督教芥菜種會研發團隊在2021年8月底開始進行《社區幸福力大調查》,根據調查結果顯示,社區中人與人的連結度和「幸福感」密不可分,且有高達86.7%的居民有意願服務社區,卻只有48.8%的人有實際行動的經驗。
銅質鍍金鏤空書籤,超細緻圖案雕刻,芥菜種籽的信心與象徵建造的石頭教堂一次擁有!
習藝所弱勢青年和社區長者攜手用愛烘培,嚴選天然食材,無化學添加,用心研發口味多元、不甜膩、層次豐富的餅乾,居家防疫,讓您安心享美味。